
六奉茶學#030-什麼是春茶、冬茶?詳細採收日期及茶湯差異性分享~
什麼是春茶、冬茶?

台灣高山春茶與冬茶
台灣高山茶享譽國際,而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春茶與冬茶。這兩個季節的茶,採收時序不同,茶湯風味上也各具特色。那麼,春茶和冬茶究竟有什麼差別呢?
首先要知道,春天採收的茶就是春茶,而冬天採收的茶就是冬茶。
然而,你或許會好奇,怎麼都已經五月了,熱得要命,卻聽到梨山春茶採收了;怎麼10月份而已,又還沒感覺很冷,就聽說梨山的冬茶採收了?
春茶與冬茶的採收時序
在台灣,高山茶的採收時間會隨著季節和海拔高度而有所差異。
- 春茶:由低海拔往高海拔採收。
- 冬茶:由高海拔往低海拔採收。

茶的採收節氣
以阿里山石棹 1300 公尺的青心烏龍為例,一年約可採收四次,但因每年氣候不定,有時暖冬有時寒冬,所以採收時間可能會有幾天的差異:- 春茶:穀雨前後(約 4 月 20 日)
- 夏茶:夏至前後(約 6 月 21 日)
- 秋茶:白露前後(約 9 月 8 日)
- 冬茶:立冬前後(約 11 月 7 日)
不過,許多茶農近年來選擇不採夏茶與秋茶。原因是夏秋氣溫高、茶樹生長快,茶湯風味相對不如春冬茶濃厚,市場價格也低。再加上製茶人力短缺,許多茶農寧可讓茶樹休養,把精力集中在品質更好的冬茶上。
各海拔春冬茶採收時間
-
春茶:
南投、嘉義的低海拔茶區大約在 4 月初開始採收,海拔 1300 公尺的阿里山石棹茶區大約在 4 月 20 日(穀雨節氣),而杉林溪龍鳳峽或2000公尺左右的梨山茶則落在 5 月初,更高海拔2500公尺的大禹嶺與福壽山甚至要等到 5 月中旬之後。
春茶茶葉採收會由低海拔往高海拔採收的原因:
這與氣溫變化密切相關。立春之後氣溫逐漸升高,而氣溫會隨海拔上升而下降──每上升 100 公尺,平均氣溫約會下降 0.6°C。也就是說,海拔 2000 公尺的梨山地區,比平地約低了 12°C。茶樹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約為 18~25°C,若氣溫降至 5°C 以下,茶樹就會進入休眠狀態。以梨山為例,當地 2000 公尺以上的茶園在農曆春前仍多處於冬眠期,需等到 3 月中旬左右氣溫回升後,茶樹才開始萌芽。從萌芽到可採收約需 50 天左右,因此通常會在 5 月初至中旬迎來採收期。 -
冬茶:
冬茶的採收方向與春茶相反,是由高海拔往低海拔依序進行。這是因為夏至過後氣溫逐漸下降,越高海拔的茶園氣溫越低,茶樹生長速度也越慢。
以海拔約 2500 公尺的福壽山農場為例,一年約採收兩次。春茶在 5 月下旬採收後,茶樹經過短暫休養,再加上約 50~60 天的萌芽與成長期,冬茶便會在 9 月中旬之後開採。
而海拔約 2000 公尺的梨山與杉林溪龍鳳峽茶區,一年則可採收三次。春茶多在 5 月上旬採收,經約 50 多天的生長後,8 月初採秋茶,再經約 50 天,於 10 月初進入冬茶採收期。此後氣溫持續降低,茶樹便逐漸進入冬眠。
阿里山石棹茶區屬於四季皆可採的茶區,以青心烏龍為例:春茶約在 4 月 20 日採收、夏茶約在 6 月 21 日、秋茶約在 9 月 8 日、冬茶約在 11 月 7 日。之後氣溫逐日下降,茶樹進入休眠期,而冬茶的採收也會隨之往更低海拔的茶區推進,例如 1000、800、甚至 500 公尺左右的地區。
小知識補充:小葉種高山紅茶
有些茶友到阿里山旅遊時,可能會看到有人販售「小葉種高山紅茶」。這是因為夏季時平地溫度常達 36–38 度,高山地區即使在 1000 公尺左右,中午氣溫也有 30 度,非常適合製作重發酵或全發酵的紅茶。
因此,有些茶農會將原本的青心烏龍或金萱茶園,請工人採摘後並加工製成小葉種紅茶。這種紅茶風味特殊,也有一定市場需求,對茶農來說是額外的收入來源。
春茶與冬茶的茶湯差異
很多茶友會問:到底春茶比較好,還是冬茶比較好?其實兩者各有特色:
春茶:滋味豐富、底蘊厚實,茶湯濃稠而帶有層次感。
冬茶:香氣高揚,滋味柔和,茶湯入口更顯甘甜與「軟水感」。
至於哪一種更好,完全取決於個人口味偏好。有些人喜歡春茶的喉韻,也有人偏愛冬茶的滋味。
六奉茶莊的好茶在這裡:
◆ 所有茶葉一覽:https://shop.6fengtea.com/6fengtea/index.php?action=product_sort&prod_sort_uid=2612
◆ 方便又高CP的茶包:https://shop.6fengtea.com/6fengtea/index.php?action=product_sort&prod_sort_uid=2663
◆ 實用耐用的茶具:https://shop.6fengtea.com/6fengtea/index.php?action=product_sort&prod_sort_uid=2821